聽友們有想過自己每天戴著的助聽器是怎么來的嗎?為什么助聽器能讓自己聽的更好?小小的助聽器里有哪些配件?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助聽器的制作過程,和里面的基本結構,讓你能更好的了解你的助聽器!
助聽器制作過程
常見的助聽器類型有耳背式助聽器和耳內式助聽器。耳背式助聽器通常為通用型,廠家會設計一個耳背式助聽器的模型,然后根據這個模型批量生產,它的樣子基本上適用于所有的聽力損失患者。而耳內式助聽器是需要根據佩戴者的耳朵和耳道來定制的。在制作前,需要驗配師取到佩戴者準確的耳樣,再送到助聽器廠家進行制作、安裝等步驟。
但不管是耳背式助聽器和耳內式助聽器,其內部的基本結構和組裝過程都是類似的,我們來看下定制機的制作過程。
用戶根據自己的聽力和需求,并結合驗配師的建議,選擇合適的助聽器外形(耳內式);驗配師為用戶取耳樣,耳樣需要準確,否則制作出來的外殼會不合適;耳樣與用戶的訂單寄到廠家,現在也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將耳樣掃描后電子版發給廠家;廠家根據收到的耳樣(圖片),制作助聽器的外殼(具體過程可參考視頻);將內部需要的配件進行組裝,并根據用戶的需求對助聽器的外殼進一步處理;將所有的配件進行組裝,并將外殼打磨光滑;將制作完成的助聽器進行出廠檢測;打包相應配件,出廠。
而耳背式的制作過程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將已經批量制作好的耳背機外殼與相應配件進行組裝,再進行出廠檢測,打包就可以出廠了??吹竭@,你會不會覺得制作助聽器的過程好像也沒那么復雜。但其實這中間不管是制作外殼,還是對配件進行組裝,都是非常需要技術、經驗、耐心和細心的過程。稍有差錯,就可能會使耳內式助聽器佩戴不舒服,或者容易出現故障。
助聽器的基本結構
不管是耳背式助聽器還是耳內式助聽器,其內部都包含4大基本配件:麥克風、受話器、放大器和電池。再根據用戶和助聽器功能的需求,可增加音量調控裝置、程序切換按鈕、電感裝置、音頻接收裝置、無線接收裝置等附加裝置。
助聽器的工作原理
麥克風將收集到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通過放大器對麥克風傳過來的聲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再傳到受話器,把放大的電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傳到我們的耳朵,骨導助聽器是將聲信號轉換為機械振動傳到相應部位。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助聽器專用電池來提供能量。
根據放大器對傳入信號的放大處理方式不同,助聽器可分為數字助聽器和模擬助聽器。目前,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助聽器大多是數字助聽器。
模擬助聽器
模擬助聽器中放大器的信號處理器由模擬原件組成,處理的是模擬信號。其優點是聲音信號的還原性好,其缺點是對于一些大聲輸入信號,可能會存在過度放大。在處理大聲時只能通過削峰處理,就是將大聲輸入的信息直接砍掉,導致信號失真。同時對小聲輸入信號會放大不足,電路本底噪音大,信噪比低;無法根據佩戴者的實際聽力需求按頻率進行適當補償,且難以實現多功能化。
使用模擬助聽器的用戶的聽聲感受往往是:小聲聽不清楚,大聲又大的難受,而且長期佩戴還可能損傷原有的聽力,因此模擬助聽器正慢慢的退出市場,早期的盒式助聽器和現在一些價格較低廉的耳背式助聽器往往為模擬助聽器。
數字助聽器
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是數字助聽器的核心,通過模擬-數字轉換器(A/D),濾波器、壓縮放大器和限幅器和數字-模擬轉換器(D/A)對聲音信號進行一些列的處理,可以按照佩戴者的聽力損失類型、聽力損失程度、聽覺功能障礙、聽力曲線特征進行對癥處理,它的聽聲清晰度和舒適度明顯優于模擬助聽器。
簡單來說,數字助聽器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做不同的調試,更智能,更有針對性,以及可以有更多的功能,佩戴者的聆聽感受也會更好。